學習筆記05│Cultural Studies Ⅰ: Doing Cultural Studies

不知不覺交換的生活就剩下一 個period,也代表著上學的日子已經過3/4了。這學期拿的課也是人類學領域,課名叫作Cultural Studies Ⅰ: Doing Cultural Studies,帶著不如多了解一點文化的理論的東西的心情進到這堂課,但猜想是因為文化的東西太廣太難定義太多可以討論太多理論與生活的延伸,所以知識的建構有點像是拼裝車,最後車子有點開不動的感覺。但心態現在慢慢調整成不要硬逼自己一定要完美地達到課程目標,每一個討論有點有趣、有一點所學,就可以心滿意足。


課程從法蘭克福學派和伯明罕學派對文化的批判開始,然後進入八個關於文化研究的面向:觀看的政治、消費者文化、主體性戀物行為(Subjectivity Fetishism是這樣翻譯嗎????)、文化全球化、性別展演、物質文化、後人類、自然文化。幾乎都是我之前在學文化的東西的時候沒有特別碰過的理論,或有了解過相關概念但沒有從理論的角度了解觀點,如上所呈現很多字到現在還是不知道應該要怎麼翻,讀起來有一點頭痛。幸好在看到法蘭克福學派的時候趕快跟在德國學哲學的朋友借筆記惡補、也跟台灣書店的老闆借了一些文化研究的書,自己盡量把連不起來的事情連起來。

不過幸好這個課的主要負責老師很善良,除了拿掉每個禮拜應該有的講座課(也可能是因為在UCM講座課非必須參加,結果就是一堆人不去上課),也沒有期末考,全部的作業是一個兩人一組的課堂報告和一份期末報告,是一堂想混可混、書沒讀完也有機會參與話題、但想認真學習會頗有收穫的一堂課。我的小組組成很多元,兩個快要畢業的學長姐、三個亞洲交換生一個美國交換生、幾個大二、幾個大一(但其中一個gap year兩年),所以在課程的進行上很流暢,大家都滿知道從事前準備到討論需要準備甚麼、願意討論也爭論得很漂亮;就算有些人話比較少,但會在關鍵的時候用課文幫大家統整,所以蠻開心的。

小組報告的內容是在post discussion後、下一堂課pre-discussion前做一個15-20分鐘關於那個task的報告,我配到一個香港交換生,主題是globalization,想說做一點亞洲人的事情,所以選了kpop(剛好香港同學很懂),也從那時候開始看很久沒看的kpop的東西,其實很好玩也很有趣。報告的時候才發現這些歐洲人對kpop真的蠻懂的,甚至有一個學姊是BTS狂粉。但當我們提出文化適當性、和kpop產業為了攻進全球(英語世界)市場而形成的英語化/海外成員趨勢,BTS狂粉學姊就提到雖然偶像們現在唱的東西她聽懂了,但好像也不那麼特別了。對於這個回應印象很深刻。其他組的報告也都很有趣:Zwarte Piet、女巫文化與後人類概念等等。

每一個task的文本都覆蓋很多概念,用最多的教材是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這本書,章節裡會提到關於那個概念的歷史和當代現象,然後罵一罵資本主義社會底下人類不思考(說嚴重了)。有些概念有點跳但放在一起很有趣,例如討論Judith Butler的理論時搭配全球化影響印尼LGBTQ+族群對於性別自我認同的影響,或是Subjectivity Fetishism的概念放進網紅/交友軟體的文化下討論,物質文化和食物的概念一起討論。可以感覺到老師試著拿各種不同文化的內容進到課程裡(儘管寫亞洲非洲文化的文章大部分還是歐洲/美國人寫的)。

雖然內容真的很多很廣,上課要報告要討論時間總是不夠用,但最後發現概念並不一定都有好好地連結在一起;感覺到前後兩個task的連結,但在討論後面的內容的時候,好像已經忘記前面兩週在上甚麼,或是在面對新的議題的時候要花一點力氣才能把學到的知識建構起來,課程結構的搭建有點可惜,不過本來就很難,而且這只是系列課程的第一部份而已。最能感受到的是文化批判思考,每一個文化現象的發生都不是理所當然,現在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化其實也是持續改變的。雖然是本來就知道的事情,但用更多例子和更多大名詞思考更多文化議題挺好的,也會想要試著以後進到文化的場域時用這些概念聯想與思考。

最後想提這個學期tutor做的device free實驗,一開始助教提的時候,已經習慣在電腦/平板上看課文、作筆記有一點不習慣,不過最後成果蠻好的,因為沒有電子產品讓大家分心、有紙在手上翻閱資料也好找。唯一個缺點是文本量太大了,一個period疊起來的紙有3.5公分厚,在學校的所學都具體化起來了(笑);而且助教最後也有提到,因為這學期他只有帶一個班,所以可以幫所有人印全部的講義,但接下來他要帶的班變多,這樣的做法就相對不那麼可行。如何在這樣的世代有效率但不分心地上課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雖然但是,讀完理論的東西還是會想怎麼用會比較好,如果文化研究停留在思考的層面,總是覺得有點可惜啊。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