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記事26│Malaga, Ronda, Seville
旅行時間:03/04/2024-07/04/2024
旅行路線:馬拉加(Malaga)古城 —— 畢卡索故居(Museo Casa Natal Picasso) —— Castillo Monumento Colomares —— 龍達(Ronda)古城 —— 新橋(Puente Nuevo) —— 賽維利亞(Seville)古城 —— 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 —— 都市陽傘(Metropol Parasol) —— La Carboneria —— 塞爾維亞王宮(Real Alcázar Palace of Seville) —— 馬拉加(Malaga)
旅伴:Jolin, Agata, Laksh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義大利之旅的經驗太好,一直想著還要趁夏天觀光客塞滿又太熱以前再去一趟南歐,至少再看一次南歐的海。還在思考的時候,年初滑雪的群組裡,Jolin問了有沒有人復活節假期想要一起去西班牙南部玩,西班牙南部自駕之行因此成團。另外兩個團友是Jolin在德國研究所的很好的朋友,因為討論行程的時間不好喬,這趟旅行的所有零零總總幾乎都由Jolin和她的朋友完成,行程上,我只有做一些查找Malaga大眾交通、在車上放音樂、幫大家拍照這種廢事;雖然有些景點好想再待久一點,但畢竟沒排行程的人不適合當下才說東說西,也幸好大部分的行程我們都玩得很chill很開心,天氣也做美,除了要開學所以只好提早離開,待在西班牙的天數很短,但已經幸福足夠。
Easyjet特別通知我,近日阿姆斯特丹機場繁忙,最好提早到達,本來就耍緊張的我一晚沒睡好,搭了第一班火車到機場,結果連隊都沒排就過完安檢了,早上五點多的登機空間裡大家都在等7:00的好幾班第一班飛機。做在隔壁的女士說她正「拋家棄子」前往一個瑜珈營,沒想到回程的飛機上我們又遇到了,她開心地叫我Korean Girl還跟我分享她和她的朋友說她遇到我,直到我告訴她我其實來自台灣,她尷尬到不行一直道歉,可是我竟然也不特別生氣,不曉得是習慣了、還是韓國還不至於讓我生氣、或是國族認同對我來說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幸好從倫敦回荷蘭以後有先回家丟毛衣,馬拉加的天氣極好,隨便走在路上都很開心。機場到市區的交通很方便,看了羅馬劇場遺跡,隨便走走逛逛。
2023年是畢卡索逝世50年,各地的美術館爭相展覽,因此去年的科隆、北雪平、巴黎和今年的TEFAF等大大小小的藝術展覽空間不停地看到畢卡索的作品,加上畢卡索後期的作品風格獨特,到現在常常可以遠遠地就認出他的作品。來到畢卡索的故鄉,當然要拜訪畢卡索故居(Museo Casa Natal Picasso)(本來想逛畢卡索美術館,但時間不太夠,加上今年也看得夠多了,就決定先跳過)。故居博物館不大,用時間/居住地展示著畢卡索一生的歷程,比較注重他和他的家人的關係、和一些留下來的物件,也有一些畢卡索的作品。
「藝術歸藝術」真的成立嗎?到了現在依然總是會聽到「哇!你是在學畢卡索嗎?」的訕笑,可是甚麼是「亂畫」甚麼又是藝術呢?我們應該用甚麼心態看待藝術作品、對於藝術作品的品味又是怎麼培養的呢?畢卡索這位藝術家和他的作品總是可以引發很多思考。
*參閱資料:Museo Casa Natal Picasso
和團友會合、check-in以後我和Jolin一起去吃了馬拉加有名的tapas(btw最近刈包在歐洲好流行),在舊市區走走逛逛以後走到海邊。
海水還是有點冷,所以下水的人不多,但還是有人浮在浪尖游泳或玩水,再起來到沙灘上曬太陽。可能是因為班機的關係,英國人和荷蘭人很多,和南法比起來,玩手機的比看書的人多了不少;沙灘很乾淨,太陽曬起來有一點點烈,但涼涼的風吹來很舒服,很適合發呆或不小心睡著。小販拿著大塊的布揮來揮去租給沒帶毛巾的人,或是帶著一盤調好的調酒到處兜售。Beach doing nothing time,Jolin在群組裡這麼說。
隔天早上開車前往Ronda,開車翻過山的風景真的好漂亮。中途我們先繞去Castillo Monumento Colomares,在小山城裡豎立著一個如此精緻的城堡,遠遠地看就好漂亮。
哥倫布晚年和西班牙王室起了衝突,在死後初期並不被西班牙人所敬重,但一位仰慕哥倫布的博士Esteban Martín Martín認為他的功績應該被世人重視,於是提議興建這座城堡,他研究關於哥倫布的所有資料,在建築的各種細節中展現出各種發現美洲新大陸的過程和事蹟,終於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500年之時的1992年,這座融合了新拜占庭式、新羅馬式、新哥德式和新穆德哈爾式等風格的漂亮城堡興建完成。
*參閱資料:Castillo de Colomares, sprookjeskasteel bij Benalmádena、CASTILLO MONUMENTO COLOMARES、Castillo Monumento Colomares, Benalmádena
龍達(Ronda)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城鎮之一,凱爾特人、腓尼基人、羅馬人、迦太基人、摩爾人甚至法國人都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隨著第二次布匿戰爭的羅馬要塞地位,龍達發展成市鎮,也因為其重要地緣地位,成為附近族群入侵安達魯西亞時首先佔領的重要地區。711年摩爾人征服此地區,羅馬和西哥德建築被穆斯林清真寺和建築所取代,也加強了此地的商業/政治發展,藝術和哲學更在這個時代蓬勃發展,摩爾人統治的龍達直到15世紀才再次由基督徒重新征服,將之改成基督教的市鎮,龍達的盾徽從16世紀沿用至今,現今看到的古市鎮之古堡、教堂、醫院、修道院、老橋、新橋和新市鎮,也在16-19世紀建立起來。19世紀時,龍達是當時年輕上流社會人士浪漫旅行者 (viajeros Romancos) 最喜歡的目的地,至今也依然被譽為安達盧西亞最美麗、最迷人的城鎮之一。
我們在龍達悠悠逛逛了一整個下午,老橋、老城牆、市政廳、教堂、鬥牛場,在巷子裡穿梭,橘子樹長滿了鮮豔的橘子。
一個之間,我們幾乎看到了新橋(Puente Nuevo)的各種面貌。
18世紀龍達的商人之多,老城牆內的空間已經不足夠,政府大量徵稅,導致城內的商人紛紛遷移到城外,建立起新的市鎮。因此,政府決定蓋一座橋,連結舊 La Ciudad 區與新 el Mercadillo 區以擴展正做城市。第一座新橋於1735年動工,但拱門結構沒有提供給橋本身足夠的支撐,加上工程品質的問題,橋梁倒塌,五十人跌落山谷而死亡。人們修了一條路,先下到山谷再往上到新市鎮,但路太陡,馬車很難移動;1751年,他們再次嘗試建造連結市鎮的橋,直到1739年完工,這座高達120米、長70米的橋自建成以來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橋樑,直到 1839 年才被法國的德拉凱勒橋超越。
Jolin最想走的行程是沿著步道走去看新橋,但步道在整修,所以我們傍晚開車下去另一個點,下方的溪水潺潺,很寧靜,很壯觀。那天開車的時候駕駛和副駕默契很差,讓副駕有點挫折,駕駛的朋友忍不住在那裏就把事情說開,好朋友又和好了。當然,各自有所堅持與文化背景不同如他們,接下來的幾天還是會為了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激烈辯論。
*參閱資料:RONDA - A BRIEF HISTORY、Puente Nuevo - Ronda
隔天再次開著車,從龍達往賽維利亞(Seville),就只有那一天市區的旅館又貴又難找,我們只得把車子停在最後找到的出租公寓的市郊搭車進市區。後來才知道原來隔天是Seville重要的足球賽,幾乎整座城的球迷都聚集在這座城市了,紅通通的一片,穿著代表隊的球服喝酒、聊天、歡呼著。後來也慶幸著沒把車開進市區,因為市區的交通那天真的是太混亂了。
賽維利亞和龍達一樣,也是經歷著各種文化與朝代變遷的城市。11世紀年賽維利亞在阿爾摩哈德王朝的統治之下達到文化與政治的鼎盛時期,成為西班牙最重要的城市,當時所建造的黃金塔和大清真寺,許多保存至今。1248 年 11 月 23 日,經過長時間的圍困,塞維利亞被卡斯蒂利亞的基督教國王斐迪南三世征服,並將其設為王國的首都之一,直到16世紀,大教堂、印度群島綜合檔案館、市政廳、莫內達之家、大學紛紛建立。接下來的幾百年,卻因為瘟疫、貿易大戶遷都、半島戰爭、叛亂等因素,賽利維亞的發展經歷了低迷,一直到1929年塞維利亞舉辦了 伊比利亞-美洲博覽會,才顯著改變了這座城市的形象。而直到今日,賽維利亞則是安達魯西亞的首府,更是西班牙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參閱資料:History of Seville
下了地鐵,Jolin和我一不小心走進了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這座為了伊比利亞-美洲博覽會而興建的巨大廣場,被譽為全世界最美麗的西班牙廣場。建築師González 融合了 1920 年代裝飾藝術和西班牙文藝復興復興、西班牙巴洛克復興和新穆德哈爾風格,由瓷磚噴泉、涼亭、牆壁、池塘、長凳和門廊組成,加上棕櫚樹、橘子樹、地中海松樹和風格化花壇等植被,最初作為展覽空間的建築現在是賽利維亞的行政機關,門廊也成為遊客休憩、欣賞街頭藝人演出的大空間。每個門廊空間設計給西班牙的不同省份,透過壁畫展現出其特色;橫跨運河的四座橋樑則代表西班牙的各個古代王國:卡斯提爾、萊昂、納瓦拉和阿拉貢,之精緻之壯觀讓我們驚嘆不已。
*參閱資料:Visit Plaza de España Seville、Plaza de Espana in Sevilla
在老城區散步,然後躺在號稱全球最大的木構建築都市陽傘(Metropol Parasol)底下小睡。傍晚的時候繞去La Carboneria吃Tapas和看酒館裡的佛朗明哥表演。酒館裡擠滿了觀光客,圍在小小的舞台周圍看演出,不知道這樣算接地氣還是觀光,但氣氛很好,雖然只能從舞台後的柱子間看,還是看得很開心。
隔天在塞爾維亞王宮(Real Alcázar Palace of Seville)待了大半天,這座王宮是歐洲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皇宮,追溯到11世紀穆斯林用於保護這座戰略位置重要城市的堡壘,經過不同的朝代交替,這座皇宮由非常多樣的建築風格組成,伊斯蘭、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浪漫主義,可以說是伊斯蘭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安達魯西亞交會的重要證據。當然,這座大皇宮也見證了西班牙的興盛與文化延續,例如1729年結束英美殖民統治的《塞維利亞條約》便是在這裏,由當時的西班牙國王監督簽署完成。
一邊聽著導覽,一邊進入這個廣大的宮廷世界。每一個轉角都有新的驚喜,全都是歷史的痕跡。
因為接下來要開學了,所以遺憾地沒辦法和他們再去格拉那達,一個人搭巴士從賽利維亞回到馬拉加,下榻在河的另一邊的青年旅館,附近的當地住民比較多,隨意走走,隔天搭一早的飛機回荷蘭。接下來地幾天持續和J聯絡,聽她分享他們的新探險、和新「論戰」,聽起來又累又有趣,作為來歐洲旅行的第一次自駕之旅,如何和旅伴相處、如何應對不同個性的人、在緊張的衝突裡應該如何解決,也成為新的學習。
也許是因為這次主要不是安排行程的關係,讓我在事前的準備顯得懶散一些(甚至差點沒有買到車票回馬拉加),才發現自己對於伊比利半島的認知很不足,雖然對一切感到新鮮,可是來不及真正感受到文化的深度。果然踏查的學習還是得靠自己吧;幸好在事後的紀錄與書寫的過程,漸漸補足旅行的知識不足,在記憶仍猶新之時盡量補足,也重新思考很多事情。例如雖然在歷史課裡驕傲地自稱自己是亞洲史教科書,但其實對伊斯蘭文化了解得還是很淺薄;例如建築的結構與風格轉變之間,遊覽這些文化融合的作品時,可以怎麼具備欣賞的素養;例如「發現新大陸」這個用詞是否還合適,現代人還可以用甚麼觀點來看待歐洲向外擴張時期的歷史。不斷不斷不斷地對於文化的思考,也許能讓我更長遠地記得這段旅程,而使之有所意義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