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城小記12│Queer Pillow Talk、Mini Concert
小記日期:11/11/2023、26/11/2023
說起來有點荒謬,會參加Queer Pillow Talk是因為那天去書店還老闆之前借的書的時候剛好遇到Lu和Liankai在準備活動,他們很擔心報名的人不來,所以就答應晚點回來一起參加閱讀。結果活動開始以後人多到小地毯擠不下、還需要多印閱讀資料,很熱鬧也很溫暖。這個活動是藝術家Lu的創作計畫的一部分,她研究酷兒運動和相關藝術,並舉辦Queer Pillow Talk這樣的活動,希望直接地與大眾對話;這一場活動來到馬斯垂克,她邀請了在馬斯垂克大學讀博士、研究華人酷兒在歐洲的藝術活動的Liankai,一起進行這一場對談。
大家窩在書店小小的空間裡,先自我介紹一圈,互相認識也增進關係,小圈圈裡有些是書店活動的長期粉絲、有些是書店老闆/本次活動藝術家的朋友(還有朋友的朋友)、在荷蘭讀性別相關設計的學生、女性研究社的社長、研究性別與心理相關的研究生、也有即將搬來馬斯垂克發現活動就參加的夥伴,相當多元,大家也很願意互相交換想法,挺好的。
Liangkai帶我們閱讀了Nguyen Tan Hoang’s "A View from the Bottom: Asian American Masculinity and Sexual Representation" (2014).的前言。進行的方式是邀請一個人讀一段文字,然後大家討論其中相關的議題,例如 "What is queer fact?"、"Boys Love & Male homosexuality"、性別位階與相關隱喻(Botton, Pillow Princess、Hospitable hosts)、藝術詮釋與刻板印象,以及性別的社會議題(葉永鋕),短短兩個小時但討論得很廣很深,對於有些人不太理解的事情,其他人也很願意提供資訊。我想到美國劇作家David Henry Huang(黃哲倫)的著名舞台劇作品M. Butterfly(蝴蝶君),但資訊有點太複雜說不太清楚,幸好有一個中國朋友也知道這齣戲,在我用中文先解釋給在場的中國人以後,再由她翻譯成英文解釋給其他人,Liangkai後來也跟我提到他很感謝我提出這個作品,也提及在性別議題和各種複雜的社會議題的推進上,藝術/劇場總是扮演著非常先鋒且重要的角色。
參加的Acapella團以來,每個星期天下午的團練幾乎都沒有缺席,團裡默默地因為個人計畫的關係離開了三個夥伴,其中兩個是bass很傷啊。來自澳洲來讀書的Jaff因為年底要回澳洲了,這天是他最後一天的團練。而指揮聖誕節演出敲不定所以把演出延到明年二月,今天聽她和另一個團員聊天應該之後也暫時沒有計畫繼續這個團。指揮決定邀請Jeff的妻子和小孩、和另一個團員的妻子來當觀眾,演出這段期間我們練得相對熟悉的幾首曲子。同時,為了製作演出的海報,指揮今天也邀請她的朋友來幫我們拍照,在下著與的冬天穿室內演出的衣服滿瘋狂的,但大家今天都很漂亮。演出雖然有很多不完美,但至少是一次嘗試了,Jeff兩歲的兒子全程安安靜靜地聽完,我想對於Jeff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一次呈現吧。
(關於我覺得指揮不是一個好的老闆是另一件事情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