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記事20|Leipzig
旅行時間:23/01/2024
旅行路線:聖尼古拉斯教堂(St. Nicholas Church) —— 市場廣場和舊市政廳 —— 聖多馬教堂 (St. Thomas Church) —— Johannapark
地陪:Diane
整趟德國的旅程只有一天表定不罷工,臨時連絡Diane可不可以直接去萊比錫找她,沒想到Diane甚至幫我把所有行程和路線都排好了。萊比錫也是一個可愛的大學城,但卻擁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從羅馬帝國時期作為貿易城市(且並非羅馬人建立),到18、19世紀成為出版中心更影響到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的傳播;1839年,萊比錫是德國第一條長途鐵路的終點,從德勒斯登連接過來;而那位拿破崙也曾在這經歷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大的一場、更是一戰前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
聖尼古拉斯教堂(St. Nicholas Church)的內部塗滿淺粉紅色和粉綠色的裝飾,內部一如往常地安靜,乍看之下是一座普通的教堂,但1989年、也就是天安門事件的那一年起,教堂與周遭附近發生了為期兩年的和平抗爭。事情從1982年起的星期一教會祈禱開始,當時的東德政府施行無神論政策,禁止宗教相關活動。祈禱活動受到不滿東德的公民注意,1989年開始他們也聚集過來,發表對政府的自發性和平抗議,祈禱、演說、燭光遊行。此事遭到政府各種手段的阻止,卻引來更多人的參與;1989年10月9日,官方集結8000民警察和武裝部隊防止集會暴動,讓人聯想到天安門事件的官方處置,在當地知名人士的努力下,他們想辦法讓雙方冷靜並對話。最後,儘管一些示威者還是被逮捕,但並沒有釀成重大的災禍。這個事件在東德的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某種程度上也開啟了人民與東德政府關係的變化。
*參閱資料:Nikolai Kirche、DW: The peaceful protest that brought down East Germany
Diane本來推薦我去參觀現代美術館,沒想到我在市政廳逛太久,又沒有讀到訊息接到電話,讓她東跑西跑找我好久。後來我們放棄美術館行程,參觀聖多馬教堂 (St. Thomas Church)。這是萊比錫重要的一座路德教堂,馬丁路德於1539年亦曾在此講道。而那位音樂家巴赫,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在這座教堂擔任Thomaskantor(教會男童合唱團的音樂總監),直到離世,他的遺體至今仍放在這座教堂內。對古典樂沒有甚麼見識的我在加入合唱團以後才算是開始對古典樂有所接觸,常常在進到教堂的時候想像這些音樂家作曲給教會合唱團發表的過程,正好參觀那天,樓上正在進行管風琴的教學,對於與巴赫、與音樂的連結,在這座教堂裡於我來說也是意義重大了。
*參閱資料:St. Thomas Church (Thomaskirche)、290 years ago: Bach becomes cantor of St. Thomas' Church
路過了漂亮的新市政廳,我們走到萊比錫的大公園Johannapark散步。前一個禮拜西歐經歷了一場大風雪,正好過了融雪最冷的時候,天氣很好,風景很好,很多人出來散步騎腳踏車,湖上的冰還沒全融,很舒服。最後走過城市圖書館和最高法院,繞回Diane家,她大方地和我分享剛買寄到的鹹酥雞和一杯珍珠紅茶(珍珠加倍),這半年真的會突然很想吃這種其實在台灣幾乎不吃的食物啊。
聊了一些我還沒有看懂的哲學,Diane送我去火車站,意外地(?)一路上沒有發生任何意外,車廂很安靜也不擁擠、廁所很乾淨,所有的設備都完好無缺,列車一分也不遲地抵達柏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