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記事01│Diemen Zuid、Amsterdam

2023/07/31-2023/08/02

旅行路線:Diemen zuid-Amsterdam Centraal( Oude Kerk, Amsterdam Museum)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一直下雨,但撐傘的人不多,路上看到這個,迎接今天的第二顆小太陽♡

Diemen Zuid是我在歐洲的第一個落腳的住宿,是台灣的留學生提供的短租房間,雖然說起來還是不太便宜,而且剛來的時候電梯都不知道為什麼地壞掉了,不過以舒適、可以自己擁有一個空間、而且可以煮東西的條件來說,我覺得很滿意。

還在調時差,加上天氣不太好的關係,決定留在鎮上散布,就像小時候一樣。這天的地圖大概是這樣的,兜來轉去,大概走了一個多小時。

和不遠的阿姆斯特丹一樣,這是一個逐而居的小鎮,可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和水很靠近,無論是在公園,或是建築的每一個靠水的陽台,和跨過水的小橋。如果陽台直接接著水的話,甚至有一個門可以打開,不像我習慣裡的,落水就怕危險。


公園規劃得可愛,遊具幾乎都是用木頭做的,融入地景。很多有草的空地,很多花園。


也走到Diemerburg,看起來是船可以過的橋,水上有木頭橋墩,還有紅綠燈,附近有一些古蹟,和車站、超市等等,是居民常來的地方,這附近看起來比較像是文教區或市郊的高級住宅區,上網隨便查了一下,最便宜也要€ 275.000 k.k.。



 時差調得比預期順利,難得住在阿姆斯特丹附近,決定來一場城市散步。'沒有買城市卡,主要是因為買了就會急著去各大場館看展,但依我的經驗來說我還沒有辦法一天吸收這麼多這麼快,另外一個原因是等我拿到居留證就會有博物館卡了,總是會再來!

從Diemen Zuid搭Metro到Amsterdam Centraal,從火車站前的人行道走出來,就被眼前的一切震懾住了——怎麼會有一個國家的首都這麼一致地有歷史味道!!!

城市和水一起建築,一棟棟紅磚屋,偶爾在某個廣場旁是一座教堂或一座博物館。我想到安平,在荷蘭人來到台灣的時候,在內海的地理環境中,也覺得熟悉嗎?如果他們待久一點,也會建造一座低地的城市嗎?



隨便從一座教堂旁的巷子進去,有一些咖啡館,但路上有一點髒亂、很多有草標誌的店,幾台貨車外面年輕人在下一手一手的啤酒,過了很久才發現原來我已經走到紅燈區裡面。早上的紅燈區就可以拍照了哈。(稱讚意味,連紅燈區都這麼好看的意思)

第一個參觀的博物館是老教堂Oude Kerk,學生票7歐。這是目前阿姆斯特丹存在最古老的建築,教堂的歷史從1250年的木製小教堂開始,直到15世紀在水壩廣場蓋了Nieuwe Kerk才被叫作Oude Kerk,這座教堂隨著城市歷史變遷,曾經擁有埋葬、儲藏、貿易、婚姻簽署和聚會等功能。木天花板的彩繪、大風琴、唱詩班椅的幽默雕刻、踩在腳下的過往埋葬市民的石墓碑和各種描繪老教堂的畫作和文物等等,都一一被展示。我好喜歡這裡,建築本身很有歷史,加上這幾年在教堂內不斷有文化活動或現代藝術的展出;此外,策展上也把上述這些內容有條理、有吸引力、有選擇性地展出。沒興趣可以只看想看的或隨便走走逛逛,有興趣的可以把摺頁讀完、語音導覽從頭聽到尾。參觀完會覺得「嗯,儘管誰都知道歐洲到處都是教堂,但這真的是一座特別的教堂」,也徹底地感覺到自己和地方、歷史的關係。



接著又開始隨便亂走的行程,電車、鐘樓、嬉皮市集、起司店、鬱金香球莖和各種植物的種子、精品店、outlet。走在路上的觀光客在接近中午的時間開始變多,傳說中在路上飆車的腳踏車族也開始出沒。水道上一艘艘觀光船,水鳥和鴿子到處飛。

不小心走到阿姆斯特丹博物館(Amsterdam Museum)的舊館,又走了好大一圈到新館去。忘記是在哪裡討論到,但印象中應該是某一題托福手寫的申論題目,討論參觀城市/國家博物館是不是初來乍到認識這座城的方式,我的回答是肯定。但逛完阿姆斯特丹博物館以後,感悟到策展如何嚴重地影響這座城的人/觀光客如何觀看這一座城市,假如他們都有機會進來。AM這個檔期總共有3個展,其中一個是八月底要截止的林布蘭,但我更想要看關於城市歷史的Panorama Amsterdam,所以捨棄了大畫家。

Panorama Amsterdam總共有兩大部分,分別是過去與未來。過去歷史的部分,在展場的外圈透過16世紀至今的藝術作品,來說明這幾百年之間荷蘭社會的變遷,以及社會變化與藝術創作/收藏的交互關係;中間則是著重在「人物」和「器物」,例如某位富商、某位重要的女性,或是某些當時普遍/重要的文物。從微觀和綜觀的視角,觀看這座城市的歷史。

然後,會走到再外圍,以及二樓的展場,分別展示當代藝術家/策展人,對於現在的阿姆斯特丹的觀察,諸如呈現這座城市裡,不同種族的人過去與現在生活的樣貌,或是各種國籍文化的人們用哪些物件、以怎麼樣的方式在這座城市生活或生存。另外,也有一部分的展場,收集各種在地人提供的手作藝品,並且說明這個作品的故事與意義,閱讀起來是非常感動的,也看出策展的用心。回想自己的城市,也會更希望有這樣的博物館,與在地互動,分享給全世界。

飲食的部分,因為看到餐廳的菜單就不敢進去,所以只喝了一杯咖啡、一杯果汁、在超市買了兩塊麵包、在路邊喝水。大部分的店家和博物館都是不收現金的,所以有一張卡在身上真的很重要。幸好在出國前辦了歐元的網路銀行帳戶,直接把一張卡存在apple pay裡面,到處刷還幫我記帳。

在路上一直看到Pride Amsterdam的立牌,結果後來發現遊行是從明天晚上開始,又錯過了一場看起來很好玩的遊行。雨還是下個不停,才剛放晴走出室外,就會突然下大雨:( 所以沒有待到晚上,就回家了。本來以為紙本票都比較貴,但發現從Diemen Zuid到 Amsterdam Centraal這樣距離的地鐵,在現場買1uur的紙本票,比用9292買便宜一點點。另外,今天出門前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買esim卡,但對流量很沒有概念,想說到了再去超市買,結果到最後,雖然車站和路上很多地方其實也沒有wifi,但靠著博物館和果汁店的網路、定位功能和離線地圖,還是把一天過完(稱讚自己)。





留言

熱門文章